方巍|AIKE|对话方巍

AIKE, July 23, 2019
第二届Condo上海,AIKE呈现了艺术家方巍不同时期创作的纸上水彩作品。AIKE从本次展览和艺术家的创作出发,与艺术家方巍展开了对谈。 
 
《无题》(风景中的人物系列),2018,纸本水彩,57.5 x 76.2 cm
 
对谈方巍
AAIKE   F/方巍
 
F:这次Condo展出的手稿是这几年画的,选择了各个不同的时期。它的呈现对我而言需要有一些勇气,因为其中有些并不意味着将来绘画的方向,却有实验意义。想法和做法是在几近神经质的跳跃性或者说是没有界定的自由状态下进行的。我一般画完这些随性的手稿之后就会把它放在箱子里面,很少有机会整体地审视这些作品。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些流动的想法和过程的呈现,是一次很好的整理的机会。
 
展览现场
 
A:创作时会花多久在手稿上? 
 
F:画一些水彩,也可以叫手稿,这是我日常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会有画不出来的艰难时刻,但并不多。画画需要一个非常轻松的状态,为了完全进入这个状态,我习惯性地或者说是下意识地在画桌前画一些随意的水彩作品。通常这个行为可以使我的身体和精神都进入到,足以面对布面油画这类需要更大体能消耗创作的状态中。
 
《无题》(肖像系列),2015,纸本水彩,40 x 48.5 cm
 
在桌面上画水彩作品是比较轻松的,我可能会不停地画,直到忘记时间,并且不舍得打断这个状态。乡下的画室很适合集中精力,我会大量地去画,时而反复,时而弃于一旁,过段时间再覆盖,改变、很少直接扔掉。也许一开始感觉很烂、也没有眉目,但沉淀了一段时间却又重拾感觉,如此反复。就好像孵化。在我的工作室中有这样一个心里层面完全不开放的空间。 
 
《无题》(风景中的人物系列),2018,宣纸水彩,69.5 x 48.5 cm
 
A:画面中使用的颜色组合都比较丰富,例如红绿,黄紫这样的组合,是什么原因让你偏向于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
 
F:我比较喜欢颜色之间的关系、颜色本身的质感,还有情绪。我其实很担心红绿这组对比色的效应,对东方人来讲具有挑战也比较难处理,用俗话说就是比较乡气的。但我想试试。上次在AIKE个展的时候就有几件非常强烈的红绿关系的作品。它呈现出的欲望和野性和这个色彩组合有绝对的关联。 
 
《无题》(风景中的人物系列),2017,纸本水彩,38 x 26 cm
 
在我的绘画中,我不太注重所谓外在化的主题。我更在意怎么画的内心处理。弱化作品的社会属性,追随感觉上的自由主义。但创作还是离不开我们自身的生活,人物、风景或者这些在景象里面的感觉。我喜欢造园,造园是一种调整,换句话说就是调整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与绘画的烦恼非常接近。古时候的中国文人喜欢造园,在我看来是为了寻求解脱。因为两者同处于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植物生长,季节和时空的变化无时不刻不在寻找着对应自我的景象,道理是一样的。
 
《无题》(风景中的人物系列),2017,宣纸水彩,29.2 x 96.5 cm
 
A:还有尝试其他的材料/形式吗?
 
F:我会在一段时间里专注相对单纯的布面油画。排除其他物质以及被象征材料的干扰。
 
展览现场
 
A:墙壁上有一首小诗,这也是你的创作吗?
 
F:这首诗是一个很即兴的创作,是六月的感受。我认为绘画是有动机的。诗歌里有我的立场。语言的想象空间可以和绘画形成关系。但不一定是必然的,甚至可以不被理解。
 
《莫耶尼尼》系列,2017,铜版画
 
A:这次展览除了纸上水彩作品之外,还展出了《莫耶尼尼》这组版画。
 
F2017年创作的《莫耶尼尼》这组版画,时间上有一年多的跨度。当时,我请来了日本的铜版技师伊藤先生到崇明工作室共同参与制作:如何用铜版的传统手法,来尝试一些纸上的表现,在和伊藤先生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画了一批手稿。回日本后制作了这组作品,并取名莫耶尼尼。这些看上去有些含糊的人物形象,像一个舞者,一个在行动中,并始终在变化的人物,我好奇地去尝试铜版腐蚀和融化的效果,以便让我的思路能和铜版技法贯通而不失丰富性。在这组作品中,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水墨画的,有的色调稍重一些,有的色调则稍微轻盈一些,有的疯狂,有的安静一点。
39 
of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