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巍:被打断,却宁静依旧

卡卡, 周末画报, 2022年6月4日

当外界物理世界被限制的时候,空间被赋予的特定意义再次被强化,这里成了生活相关连结的一切:日常、工作、创作、休闲之间的界限渐渐模糊。工作地也在同一个空间内相互叠加,交错依存。

 

《山林传说》,2021,布面油画,214 x 330 cm

 

另一种退隐

虽然生活在上海,但艺术家方巍的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乡村——在远离市中心的崇明岛上,他把生活空间和工作室都安置在这里。树木围绕,植被覆盖,伴随日出日落,目光所及之处河流缓缓流动。

 

2015年起,方巍与太太Uma来到崇明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在临近河岸的1960年代的废弃捕捞站和旧厂房里改建出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一片杂草丛生中,保留厂房原有的木结构和植被,以一种类似协作的方式和这片自然之境共处。

 

这个春夏,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我们在等待什么,什么都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一切都陷入了等待戈多般的世界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选择远离城市生活的方巍来讲,所受影响相对可控。更多的可能是内部情绪的变化,是一种心理上的退隐方巍说。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打搅阻断创作思路。无法避免这种影响,但他还是试图让这种矛盾情绪所激起的能量,转化为创作的激情,维持往常不变的创作状态。

 

《逆光》,2021,布面油画,240 x 340 cm

 

心安于一隅

随着疫情缓和,近期的居家日程逐渐恢复如初。他与太太每天的对话中依旧会重复同样的问题你今天状态怎么样?以及家里还缺什么”……然而在这样看似没有改变的日常之下,对话中开始出现了一些网络上的情绪,虽然很快在今天的鸡蛋不错中消解,却呈现了另一种意味上的矛盾感:自由与不自由,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一切与往昔多少有些割裂的日子里,工作室成为仿佛笼罩着结界一般远离尘嚣的所在。身处其中(工作室),会感到情绪平静。方巍这样说。工作室开阔的空间保留着原本作为厂房的基本架构,内部干净整洁,此外几无装饰。身体与心灵同步感知着外部世界最细小的变化。而这些细微的感受又通过他的作品流露出来,进入他的画面中,便像是踏入某片未知的神秘山林,置身于薄暮中的清晨,太阳从地平线的彼岸渐渐升起并拥抱昨夜萧瑟、幽然的大地,灼热的光感刺激着神经末梢并令人进入幻想的彼岸。人物在其中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犹如人性、诸事无常——人物是方巍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男人、女人、佛像或神像在他的画笔接触调色盘并实施于画布之后,颜色不断地交融晕染使得所画的对象变得混沌而暧昧。在大尺幅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多个人形,他们会被周遭的景观浸染而融化其中。

 

工作室会经常放一些摇滚、爵士乐。进入状态的时候也会听一些古典钢琴曲。方巍说,但是,交响乐强烈的场景感会打断手上的工作。要么让情绪进入乐章,要么把它关掉。除了绘画创作所需的书桌、画板和各色一字排开的画笔,工作室里还备有很多音乐、书籍和一些玩件相伴,丰富了创作的间歇,整齐而充实。音乐、文学和绘画艺术其实同属养分。给我们展现关于感知生命意义的视角。他这样形容。

 

方巍新作局部

 

平复焦虑感

方巍的绘画没有既定的描绘对象和主题,相反,他任由内心不羁和轻狂的幻想绵延出对于色彩和情绪的狂放表达来描绘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长期以来,他始终关注人性的内在本质,以一种拥抱的姿态来直面兴奋、恐惧、孤独、狂喜和悲伤。通过荒诞、夸张和超现实的手法,运用浓厚、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晕染笔触营造出种种精神臆想。

 

疫情所带来的情绪也难免影响着他的创作。在他近期尚未完成的创作中,每一个色彩的点甚至都带着激烈的情绪,被用力地泼到画布上。兴奋、恐惧、悲伤、孤独,内心外化,各种情绪交杂,流于笔尖。从方巍的作品中会感受到一种失控与控制、暧昧与模糊。这种焦虑感与时代息息相关,在都市化进程加快的现在,经历了20世纪与21世纪变化的人们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都市似乎成了一个吞噬精力的野兽。当艺术家开始创作,下笔即与当下的气氛相融合,潜意识中的内容外化于画布上。虽然与都市保持距离的他,物理意义上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一切依然像一滴滴渗入海绵的水一般,潜移默化在心中膨胀下坠。

 

在他的工作室匾额上,写着无忌二字,意即童言无忌,内心始终是少年。这里就像是专属内心的秘密基地,可以赤脚创作也可以放喜爱的音乐,他将一天的大多数时间交给工作室,思考、创作,治愈心灵。春寒料峭到暑意渐浓差的也不过只有一条花园小径的距离,在这个稍显特别的春天中,看着院中的月季花、绣球花从绽放到凋谢,转眼初夏又是一片绿意盎然。打理花园,修理花草是个繁重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也非常美妙,这是近在眼前的景象。即使我们暂停了,而自然依然如故,肆意生长。

 

方巍工作室

 

INTERVIEW

这次居家状态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上海凝固了它的群体意识,疫情时刻更加让很多人明白自身的需求,它包括自由灵魂和防疫措施等等,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关。在乡下,这段时间特别安静,我们的工作室已经很久不关门,不上锁了。缓慢的时间里,我庆幸有春天不经意的细节相伴。等到一切恢复之后,但愿上海会变得更好、更强大。

 

会有一些反思的部分吗?

 

的确,我们要去反思的东西不少。这段荒诞的时刻应该算是一面独特的镜子,我们看这面镜子的时候,既要照鉴过去。还要照阅别人。我们有能力判断和选择正确的方案,这个很重要。

 

正常、异常、异化、进化,怎样去看待新的科技上的进步?

 

我个人认为,高科技的发展是由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在支持。而超负荷的高速运转,我并没有接受的能力。我既无法判断进步的含义,也对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盲目崇拜的精力。

 

这是指,带着期待?或是带着一定的警惕性?

 

倘若,科技发展得太快,或者说科技发展对人类有好处,那注定是伪命题。人性中善恶共存,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并不希望看到进步的科学成果落到的推动力中去而在未来受到诅咒。

19 
/ 65